浙江华旋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EN
  0576-89187930
+
+
华旋装备·导向未来
HUAXUAN
+
+
NEWS
新闻资讯
垂发太少、反舰太弱、054B护卫舰引发军迷热议:最重要的性能是啥
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26日至30日在吉林长春举行,空军13型45架飞机展翅蓝天,96型装备在地面静态展示中亮相,集中展现人民空军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这是空军在长春举办的第10届航空开放活动,本次活动有哪些明星战机?哪些是“首次首展首秀”?首次完整呈现“20系列”战机军事专家王明志表示,此次是“20系列”战机首次完整呈现,观众可以看到运油-20、歼-20、直-20,以及诸多明星机型,例如无侦-10,空警-500A、轰-6K、歼-16等。7月26日,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开幕。图为运油-20单机+歼-20双机+歼-16双机加油编队。 中新社记者贾天勇摄在去年的航空开放活动中,空军首次公布了运油-20和歼-20、歼-16三机同框照片。此次活动中,运油-20就与歼-20、歼-16共同振翅长空。在开幕式上,运油-20首次与四架歼-20组成编队,并首次与两架歼-20、两架歼-16进行空中加油通场展示。据讲解员现场介绍,在实际加油过程中,空中加油犹如“云端穿针”,需要相互配合寻找平衡点,不断修正战机姿态,对飞行员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运油-20与歼-20、歼-16组成编队将使作战机群能够开展一系列远海、远洋训练,战机航迹将不断延伸,体系作战能力越来越强。除了与歼-20空中护航编队通场,与歼-20、歼-16加油编队通场,运油-20还展示了短距起飞、阿富汗式着陆拉升、大坡度蛇形机动、低空释放干扰弹等单机机动动作。释放红外弹的同时,运油-20连贯完成大坡度、小半径的上升转弯动作。巨大的身躯,展现出优越的低空机动性能。这些动作也是空军部队日常实战化训练的部分缩影。“与以往参加航展不同的是,运油-20不再是单一的静态展示和单机飞行,而是全方位呈现体系能力,尤其是与歼-16、歼-20编队飞行,展示的是我们日常战训中常用的战斗姿态。”运油-20飞行员王宇凌说。首次增设双机模拟空战展示本次活动首次增设了双机模拟空战展示。同型机对抗由教-10完成,异型机对抗由歼-10S和歼-11BS完成。在表演开始时,歼-11BS战机加力起飞、滑跑、离陆、增速,并向一侧用最大允许坡度作水平急转,以展示飞机优越的水平机动性能;另一架歼-10S战机则以大仰角35度至40度紧急升空,利用动能快速换取势能,获得高度优势。在快速机动过程中,飞行员在座舱内需要承受自身重量数倍的载荷。王明志表示,不同机型的模拟对抗展示出空军训练水平的持续提高。在作战过程中,“对手飞机的性能特点肯定跟我们的飞机性能特点不一样,我们要破解对手的特点,了解对手的弱点,利用他的弱点战胜他,这是进行战术训练非常重要的目的。”首次安排空军军乐团现场表演本次活动还首次安排了空军军乐团进行现场表演和巡演。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空军军乐团的演奏员排列出“70”字样队形,奏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爱祖国的蓝天》《雄鹰出击进行曲》,以铿锵旋律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在当天的飞行表演中,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也特别选用红、黄、蓝三色拉烟,向这场伟大的胜利致敬。红黄两色是五星红旗的颜色,象征着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们为新中国的和平安宁所付出的牺牲;蓝色是空军军旗的组成色,象征着志愿军空军作为共和国之翼,搏击长空、勇斗强敌的顽强精神。本次活动是换装歼-10C后的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国内首次公开亮相。该表演队被誉为“中国蓝天仪仗队”,自1962年组建以来,先后装备过歼-5、歼-6、歼教-5、歼-7EB、歼-7GB和歼-10,今年3月正式换装国产歼-10C表演机。歼-10C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改进型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歼-10C是航空兵作战部队当前作战用的主力机型之一。”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参谋长井飞介绍,用国产先进机型来进行飞行表演,能够完整地呈现出中国空军的风采和开放自信的形象。井飞说,除了机型的更新,他们也为本次航空开放活动设计了独特的表演方案。在起飞方式上,飞机的动作变化更为集聚;在动作设计上,加入了更多高难度动作,例如绕单机滚转改为绕五机大半径滚转、增加了侧飞动作等。(完)
2023-09-12
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有哪些“首次首展首秀”?
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26日至30日在吉林长春举行,空军13型45架飞机展翅蓝天,96型装备在地面静态展示中亮相,集中展现人民空军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这是空军在长春举办的第10届航空开放活动,本次活动有哪些明星战机?哪些是“首次首展首秀”?首次完整呈现“20系列”战机军事专家王明志表示,此次是“20系列”战机首次完整呈现,观众可以看到运油-20、歼-20、直-20,以及诸多明星机型,例如无侦-10,空警-500A、轰-6K、歼-16等。7月26日,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开幕。图为运油-20单机+歼-20双机+歼-16双机加油编队。 中新社记者贾天勇摄在去年的航空开放活动中,空军首次公布了运油-20和歼-20、歼-16三机同框照片。此次活动中,运油-20就与歼-20、歼-16共同振翅长空。在开幕式上,运油-20首次与四架歼-20组成编队,并首次与两架歼-20、两架歼-16进行空中加油通场展示。据讲解员现场介绍,在实际加油过程中,空中加油犹如“云端穿针”,需要相互配合寻找平衡点,不断修正战机姿态,对飞行员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运油-20与歼-20、歼-16组成编队将使作战机群能够开展一系列远海、远洋训练,战机航迹将不断延伸,体系作战能力越来越强。除了与歼-20空中护航编队通场,与歼-20、歼-16加油编队通场,运油-20还展示了短距起飞、阿富汗式着陆拉升、大坡度蛇形机动、低空释放干扰弹等单机机动动作。释放红外弹的同时,运油-20连贯完成大坡度、小半径的上升转弯动作。巨大的身躯,展现出优越的低空机动性能。这些动作也是空军部队日常实战化训练的部分缩影。“与以往参加航展不同的是,运油-20不再是单一的静态展示和单机飞行,而是全方位呈现体系能力,尤其是与歼-16、歼-20编队飞行,展示的是我们日常战训中常用的战斗姿态。”运油-20飞行员王宇凌说。首次增设双机模拟空战展示本次活动首次增设了双机模拟空战展示。同型机对抗由教-10完成,异型机对抗由歼-10S和歼-11BS完成。在表演开始时,歼-11BS战机加力起飞、滑跑、离陆、增速,并向一侧用最大允许坡度作水平急转,以展示飞机优越的水平机动性能;另一架歼-10S战机则以大仰角35度至40度紧急升空,利用动能快速换取势能,获得高度优势。在快速机动过程中,飞行员在座舱内需要承受自身重量数倍的载荷。王明志表示,不同机型的模拟对抗展示出空军训练水平的持续提高。在作战过程中,“对手飞机的性能特点肯定跟我们的飞机性能特点不一样,我们要破解对手的特点,了解对手的弱点,利用他的弱点战胜他,这是进行战术训练非常重要的目的。”首次安排空军军乐团现场表演本次活动还首次安排了空军军乐团进行现场表演和巡演。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空军军乐团的演奏员排列出“70”字样队形,奏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爱祖国的蓝天》《雄鹰出击进行曲》,以铿锵旋律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在当天的飞行表演中,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也特别选用红、黄、蓝三色拉烟,向这场伟大的胜利致敬。红黄两色是五星红旗的颜色,象征着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们为新中国的和平安宁所付出的牺牲;蓝色是空军军旗的组成色,象征着志愿军空军作为共和国之翼,搏击长空、勇斗强敌的顽强精神。本次活动是换装歼-10C后的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国内首次公开亮相。该表演队被誉为“中国蓝天仪仗队”,自1962年组建以来,先后装备过歼-5、歼-6、歼教-5、歼-7EB、歼-7GB和歼-10,今年3月正式换装国产歼-10C表演机。歼-10C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改进型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歼-10C是航空兵作战部队当前作战用的主力机型之一。”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参谋长井飞介绍,用国产先进机型来进行飞行表演,能够完整地呈现出中国空军的风采和开放自信的形象。井飞说,除了机型的更新,他们也为本次航空开放活动设计了独特的表演方案。在起飞方式上,飞机的动作变化更为集聚;在动作设计上,加入了更多高难度动作,例如绕单机滚转改为绕五机大半径滚转、增加了侧飞动作等。(完)
0001-01-01
走过150多年的发展之路——鱼雷:“于无声处听惊雷”
前不久,俄罗斯海军宣布,对“别尔哥罗德”号多用途核潜艇搭载的“波塞冬”核动力鱼雷进行测试。此前有媒体报道,“波塞冬”核动力鱼雷采用超空泡技术,航行速度可达200公里/小时,能轻松突破敌方反潜拦截网。自1866年问世以来,鱼雷从一颗“海底炮弹”逐渐演变成精确制导、多种动力、破甲杀伤的“水下导弹”,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击沉上百艘舰艇,立下赫赫战功。“于无声处听惊雷”,便是对其最形象的诠释。鱼雷虽小,“五脏”俱全。现代鱼雷具备自主航行、搜索、跟踪、识别目标和高隐蔽性等特点,短小的身躯里装载了上百件仪器设备,其制造难度不亚于一艘微型潜艇。目前,世界上仅有美、俄、中、英等国可以独立研制鱼雷。那么,研制鱼雷有哪些技术难点?鱼雷又是如何发展而来的?本文为您一一解读。“黑鲨”重型鱼雷。资料照片难点一:精确制导鱼雷化身“提线木偶”早期,鱼雷并未安装导航系统,在攻击前需要设定好航向,一旦发射后便无法控制。在暗流涌动的海洋环境中,鱼雷命中率并不高。一战时期,随着舰艇导航和声呐技术的诞生,鱼雷航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鱼雷发射后,即使偏离目标航向,也能及时校正。然而,精确定位水下目标绝非易事。相比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水声探测的稳定性要差很多,海洋环境中复杂多变的水温、盐度、噪声等因素都会对探测准确度造成影响。1942年,英国海军一艘战舰被自己发射的鱼雷击沉。经过多方考证发现,鱼雷导航系统失效是导致战舰“自杀”的根本原因。二战时期,像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鱼雷事故时有发生,水下导航难题成为笼罩在世界各国海军头上的一片乌云。二战末期,德国发明了一种采用线导模式的鱼雷——通过连接在鱼雷尾部的一条数据线,实时接受潜艇内操作员的指令,像提线木偶一样易于操控、指哪打哪。二战后,美军将德军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研发出第一代MK37-1型电动线导鱼雷,鱼雷的抗干扰和目标探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然而,“提线木偶”的方法并非完美。现代海战,战场纵深可达上百公里,线导所需的铜线存在质量重、体积大、信号衰减等问题,对鱼雷航程有一定限制。随着光纤制导技术的诞生,线导鱼雷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作战半径进一步增大——鱼雷导航系统减重近一半,信息传输量提高5倍,抗衰减和抗干扰能力也得到增强,制导距离突破30公里。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英军核潜艇发射3枚线导鱼雷,一举击沉航行在禁区外60多公里处的阿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此次成功偷袭,使英国“征服者”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实战中击沉敌舰的核潜艇,也让线导鱼雷迅速风靡全球。尽管线导鱼雷广受各国海军青睐,但不可否认的是,线缆长度始终限制着鱼雷的作战半径。如何实现技术突破?近年来,海上无人机的诞生为其提供了新思路。在潜艇上发射无人机,跟踪锁定远距离目标,无人机实时更新目标参数,将态势信息发送给鱼雷,牵引鱼雷准确命中目标。这种利用空中信息传输的导航方式,攻击效率更高、范围更广,或将成为未来鱼雷制导的主流方向。2018年3月5日,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的海底拍摄的二战时美国海军“列克星敦”号航母残骸中的鱼雷。新华社发难点二:高速低噪“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世界上第一种鱼雷“白头鱼雷”,依靠单螺旋桨动力驱动,航速仅为11公里/小时。而现代鱼雷航行速度可以突破200公里/小时,舰艇一旦被鱼雷锁定很难逃脱。水下航行阻力是空中飞行阻力的800倍,要想将一枚鱼雷在水下加速到100公里/小时绝非易事。为此,科研人员将涡轮式发动机塞入鱼雷,利用燃烧推进剂释放热能,推动鱼雷尾部螺旋桨快速旋转产生动力。热动力鱼雷想要“游得快”,燃烧剂是关键。以MK-48系列鱼雷为例,科研人员在40多年的技术探索中,不断升级“奥托”系列液体推进剂,燃烧产物可溶成分得到明显提升,混合氧化剂加注到热机中可以随意控制燃烧速度,实现热动力系统的无级变速,几十秒钟便可推动鱼雷加速至100公里/小时。然而,提升鱼雷航行速度,必然会导致发动机噪声增大,容易暴露鱼雷位置。据悉,鱼雷的航行噪声每增加6分贝,敌舰声呐警报距离就会增加1倍,鱼雷击中目标的概率则会相应降低四分之一。上世纪70年代,法国一家军工企业另辟蹊径,研究高性能电池用于鱼雷动力推进。20多年后,以电池为动力源的MU90鱼雷试射成功——不仅可以达到50公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功率峰值还能超越热动力鱼雷,“油改电”浪潮兴起。好景不长,科研人员很快发现电动力鱼雷储能有限。在鱼雷内部,增加电池组数会缩小战斗部空间,使鱼雷的毁伤效能下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任何武器都是技术折中的结果。因此,不少电动力鱼雷的航行速度设置为“前慢、中稳、后快”,在确保击中敌方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航程。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并未放弃对热动力鱼雷的降噪改进。为了提升热动力鱼雷的隐身性,科研人员为鱼雷发动机加装消音器、设置壳体阻尼减振层等,将热动力鱼雷噪声降至最低。难点三:战斗载荷“以小博大”一击必杀进入21世纪,随着战舰防护能力增强,军事专家开始关注一个话题:鱼雷还能完成一击必杀吗?话题的矛头,直指鱼雷的战场杀伤力。一切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现代水面舰艇体积趋于大型化,外壳加厚并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以俄罗斯海军核潜艇为例,耐压壳和外壳有4米左右的间距,设置了充满淡水的缓冲舱,承受300公斤炸药的爆压不成问题,普通鱼雷要想彻底摧毁它变得越来越困难。虽然增加战斗部的装药量是提升鱼雷杀伤力最简单的途径,但受到运输装载等方面的限制,鱼雷长度和直径不可能无限增加。当体积和装药量达到上限时,如何发挥出鱼雷的最佳毁伤效果是其能否“以小博大”的关键。当前,鱼雷改进方式有以下3种:一是定向聚能爆破。在鱼雷装药达到上限的同时增强毁伤效果,聚力于一点提高鱼雷破坏威力。科研人员改变鱼雷装药的结构和形状,使鱼雷战斗部在水下爆炸时,产生一束定向的高温、高速汽化金属喷射流,对目标产生更大的毁伤效果。以美国MK-50鱼雷为例,其战斗部采用双锥啮合聚能装药结构,可以使鱼雷爆炸时能量向前集中。一次试验,MK-50鱼雷创造了炸穿173厘米厚钢质舰体的纪录,使鱼雷的毁伤威力增加了3倍以上,达到有效摧毁舰艇壳体、击沉敌舰艇的目的。二是主打智能识别。鱼雷智能化不仅仅是为了引导鱼雷命中目标,更是通过人工智能手段找到目标的要害部位,指引鱼雷以毁伤效果最佳的垂直姿态触舰,一击必杀。意大利一家军工企业在鱼雷智能化打击研究方面走在前列,建立了庞大的水下目标特征数据库,为鱼雷提供数据支撑。科研人员为A290鱼雷加装了利用图像识别技术锁定目标的导引头,搭配惯导装置,不仅使鱼雷操纵灵活,空投时鱼雷还能够以任意姿势入水,自动攻击敌舰艇要害部位。三是增强穿透能力。冲破装甲的最大挑战,莫过于撕开潜艇的双层壳体。科研人员借鉴陆地穿甲弹的延时引爆技术,将两个阶段的爆炸攻击方向调整一致,有效摧毁潜艇耐压壳体。当遇到难以爆破的壳体时,不少国家选择让燃料系统与战斗部一起爆炸,产生更大的威力。目前欧洲正在研制“燃料-空气”炸药,这些由甲烷、环氧乙烷等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燃料具有双重功效——鱼雷发射后,这些燃料赋予鱼雷动力,使鱼雷在水下稳定航行;鱼雷命中目标爆炸时,这些燃料与鱼雷战斗部产生高压冲击波效应。近年来,随着水下作战手段增多,传统鱼雷单打独斗的水下对抗方式已发生变化。在水下信息网络支撑下,集群式、分布式、有/无人协同等现代鱼雷作战方式相继诞生,鱼雷的战场地位将更加重要,作用也更加凸显。
2023-09-12
中国航展|未来海战利器:国产无人潜航器大规模亮相
多型国产无人潜航器亮相中国航展。近年来,无人作战装备逐渐在军事应用中崭露头角。无人潜航器具有高自主性、低风险性、强隐蔽性以及灵活部署性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海战最有效的作战手段,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鲟鱼”ST001无人潜航器具备水下通信能力。无人潜航器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在水下救援、海洋科考以及水下考古等领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无人潜航器可以搭载不同的载荷,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包括侦察监视、反水雷、反潜和特种作战等。随着水下无人潜航器性能稳步提升,作战应用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也将会极大改变传统水下作战模式,对未来战争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海神”6000最大工作深度6000米。目前,世界各大国都在积极发展无人潜航器,试图以此来打造新型水下作战体系,保持水下优势。在本届航展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展示了多款无人潜航器,型号数量远超往届航展,既有“海神”6000这样的大型无人潜航器,也有“鲟鱼”ST001尺寸较小的无人潜航器。EA63型猎雷系统是一种带缆的遥控潜航器。根据介绍,“海神”6000就是国内首型搜救型无人潜航器。它的最大工作深度达6000米,能以3节的速度连续航行24小时,配备有深水遇险目标高分辨低照度照明系统、声信标定向引导声呐、水声探测侧扫声呐等,具备工作水深范围宽、载荷能力大、续航力长、搜寻探测能力强等特点,可对深海目标全自主精细搜寻、探测、定位,执行深海水下目标搜寻探测和海洋科学研究任务。ET60我国首款出口型多用途电动力轻型鱼雷。“鲟鱼”ST001是一型满足大深度海区(1000米以内)海底地形测绘、水雷探测、水下搜救以及海底管道探查等应用领域,具备自主避障、超深保护、航区保护等功能,航行安全性高。中国船舶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工程师何桂磊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说,“鲟鱼”级系列无人潜航器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水下无线通信,不需要电缆,操控距离比较远,可实现远程遥控、遥测,这款潜航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搭载不同载荷,执行不同任务。本届航展,中国船舶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向外界展示了多款无人潜航器、鱼雷、助飞鱼雷以及蛙人运载器等产品。鱼-11E助飞反潜鱼雷可以用于快速反潜。
2023-09-12